大陆大学AI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人工智能学院简介我们的愿景: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我们的使命:让我们拥有适应、改变和创造未来世界的人工智能一、发展历程1958年西安交通...

标签: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人工智能学院简介我们的愿景: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我们的使命:让我们拥有适应、改变和创造未来世界的人工智能一、发展历程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内首批创建的“自动控制”专业,1981年首批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和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982年设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86年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以下简称人机所),依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校在人工智能方向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2017年由我国人工智能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领衔,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培养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并于201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18年12月在人机所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3月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二、师资队伍拥有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授和副教授24人、研究员和高工等实验技术人员6人、讲师1人、行政事务秘书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2人、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该团队于2000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首批资助,并获连续资助。三、人才培养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人机所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文化和制度,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培养了一批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领军人才,成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培养出国际人工智能领域45岁以下顶尖科学家、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现任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其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s”成功地解决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难的世界级难题,成为国际图像识别领域的重大突破和深度学习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扎实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熟悉人工智能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具备突出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与国际视野,未来能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优秀拔尖人才。2018年10月发布了“西安交大2018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形成了包括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核心、计算机科学核心、认知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社会、先进机器人学以及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的8个专业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由若干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多门课程采取多主题(Topic)授课方式。来自校内人工智能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电气学院、经金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院等院系的教师,马耳他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沈自所、微软亚洲研究院、旷视科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特聘教授和人工智能企业的顶级专家将组成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此外,海外杰出科学家也将以短期讲学讲座等多种方式参与教学。四、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进行以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为基础的智能信息处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重点进行视觉信号统计特性、初级视觉模型、计算机图形学和机器视觉信息计算模型研究;智能系统的数理机制探索与模型化;计算视频及面向图像和视频处理的超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图像信息的智能控制与识别系统和各种图像处理方法与技术。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十余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以及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团队奖等奖励。在2017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发现号”无人驾驶智能车城乡道路测试、高架快速道路测试两个单项均获第一名,综合排名第一。在2018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Pioneer先锋号”无人驾驶智能车获得高架快速道路测试和城乡道路环境测试的总分第一名,并荣获高速道路施工路段自主通行技术奖第一名、城区道路自主泊车技术奖第一名和乡村道路行驶技术奖第三名。人工智能学院继续秉承和发扬人机所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应用基础理论瓶颈,重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和应用,加强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并重点围绕如何设计更加健壮的人工智能、人机协同的混合增强智能、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芯片与新型计算架构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并在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做好西迁精神和团队文化传承,为我国人工智能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更新于2019年5月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浏览人数已经达到186,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400AI工具导航提供的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400AI工具导航实际控制,在2024 年 7 月 5 日 下午11:29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400AI工具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是在国家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交叉融合而组建。学部共设四个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网络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三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为天津市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计算机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软件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数据科学学科方向获得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30余位专职教师,多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研工作聚焦国际前沿,服务国计民生。学部牵头获批城市智能与数字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参与共建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认知计算与应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先进网络技术与应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机器学习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文物本体表面检测与分析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市公共安全大数据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国际合作科技基地-网络大数据国际联合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拥有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大学分中心、天津大学超算中心等科研资源。近几年,学部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金等高水平科学研究项目,发表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许多学术研究成果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智能交通、智慧健康、防灾减灾、天文与空间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学部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博士研究生330余人,全日制留学生80余人,学部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与MSRA、IBM、谷歌、英特尔、腾讯、百度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南卡来罗那大学、日本JAIST等国际知名大学共同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学部已累计为我国IT领域培养了两万余名高层次优秀人才。学部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严谨治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导向,坚持高质量人才培养与高水平学术研究并重,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智能与计算学部。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设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之一。2018年4月,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合并成立新的计算机学院。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5000余名。计算机科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10%。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34人,副高职60人,博士生导师4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28人。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成员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9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首批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软件理论与大数据、媒体计算与智能感知、语言智能与社会计算、计算机系统与网络4个学科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下设网络攻防与对抗技术、网络情报分析与决策、密码学及应用安全3个学科方向。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防重点学科、“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网络等级保护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同时拥有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海量语言信息处理与云计算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信部信息智能处理与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软件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程中心(网络信息安全工程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国家级大学生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平台。与美国ALTERA公司、美国德州仪器、美国赛灵思公司、香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了6个联合实验室。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大学于2018年3月5日下文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以自身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态势,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这一举措旨在顺应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切合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方向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形成高端人才积聚效应,探索智能产业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为促进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作出重要贡献。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长期发展孕育出来的。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在老一辈学术带头人奠定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吕建院士领导的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2012、2017 连续三次获评优秀,名列全国计算机领域第一;形成了一支以周志华教授为首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团队 …… 。南京大学文理工医学科形成交叉优势,为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工智能学院建院大事记……2012-2016,周志华教授成为在人工智能相关的五大主流国际学会(ACM、AAAI、AAAS、IEEE、IAPR)均入选 “Fellow” 的第一位华人学者。2016-2017,周志华教授先后被聘任为1969年开始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和1980年开始的国际人工智能大会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成为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两大综合性顶级会议均担任程序主席的第一位华人学者。2016年1月,周志华教授所著的《机器学习》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亚马逊、当当网、京东荣登计算机类图书畅销榜第一名,至2017年底重印23次,被内地、香港等335家单位、380门课程选作教材。2016年11月,周志华教授、詹德川副教授等人承担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类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17年7月,周志华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8-10月,学校多个学科向校领导建言建设人工智能学科专业。2017年9月,陈骏校长参加第23届东亚研究型大学联盟年会,黎铭副教授在年会上做了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回国后陈骏校长指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基础在南京大学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学科平台。2017年10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李宣东主任、武港山书记正式提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科高峰计划”的建设方案。方案具体包括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与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2017年11月,学科办正式启动对“人工智能学科高峰计划”建设方案的论证。其间,张异宾书记多次关心人工智能学院的筹备与论证情况。2018年3月5日,南京大学正式下文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成为首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C9高校。2018年3月6日,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院士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对社会关于南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反响做出正面回应。吕建校长指出,南大在人工智能方面已有很好的积淀,可以在最基础最本源的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上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予以支撑,为江苏、为全国做出自己的贡献。2018年3月8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周志华教授、计算机系与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武港山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就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人工智能学科人才培养等外界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2018年3月16日,南京大学正式下文任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周志华教授兼任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2018年3月20日,人工智能学院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青年英才。2018年3月29日,在南京市-南京大学校地融合对接项目签约仪式上,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南京大学签约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8年4月11日,人工智能学院向张异宾书记汇报学院筹备工作情况。2018年4月13日,人工智能学院招生方案确定。拟招收2018年入学本科生80人,其中通过综合评价招生10人(招生简章已公布)、全国高考招生70人;拟招收2019年入学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人、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将采用“推免生”和全国统考两种形式,博士研究生将采用“直博推免生”和“申请-考核制”两种形式。2018年4月13日,京东正式宣布将在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附近建设“京东(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担任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南京研究院总顾问,为学院与京东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给予指导和建议。2018年4月14日,黎铭副教授被聘任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2018年4月19日,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开放日”正式启动报名程序,为人工智能学院提前锁定2019年入学攻读研究生的优秀学生。2018年4月20日,南京大学杰出校友徐新女士宣布,将为人工智能学院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学院人才引进。2018年4月29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南京大学2018本科招生政策,在节目的互动提问环节,招办主任李浩就广大考生关注的人工智能学院进行了解答。2018年5月7日,南京大学杰出校友钱东奇先生宣布,将为人工智能学院捐赠500万元设立专项人才基金,用于支持学院队伍建设。2018年5月8日,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在市政府向蓝绍敏市长简要汇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情况。蓝市长指出,南京市将把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地标加以大力扶植,勉励南京大学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5月8日,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题为“创办一流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的文章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刊出。2018年5月13日,人工智能学院骨干教师俞扬副教授入选2018年度国际“人工智能10大新星”,是本次我国高校唯一的入选者。2018年5月20日,人工智能学院与京东(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旷视南京研究院、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首批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实训基地。2018年11月8日,南京大学杰出校友徐新女士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徐新人工智能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学院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与华为建立“华为-南京大学LAMDA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华为公司在国内与高校建立的人工智能方面第一个以实体化方式运作的联合实验室,三年投入总经费达1500万。该实验室成立是南京大学“创造技术”助力我国关键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实践 。2019年3月、11月,周志华教授获分获IEEE计算机学会EDWARD J. MCCLUSKEY技术成就奖、亚洲机器学习“卓越贡献奖”。2020年10月俞扬教授授获得2020年度“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2020年10月23日 周志华教授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与国际计算机学会联合设立的首届“CCF-ACM人工智能奖”。该奖项授予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或应用做出杰出贡献且获奖时在中国工作的专业人士。2021年9月9日,南京大学召开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会上举行了2021年度师德先进个人、团队及南京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颁奖仪式。校党委书记胡金波、校长吕建出席大会。会议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主持。人工智能学院教研团队荣获南京大学2021年度“师德先进”团队。2021年10月,周志华教授著《机器学习》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2021年11月3日上午,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我院院长周志华教授等人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面向多义性对象的新型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之一,1988年成立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2007年最早建成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全校目前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教师超过两百多人,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医学部等理工医科院系,以及哲学、法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院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king University)于2019年4月27日宣布成立,作为学校直属的独立实体机构,是统筹全校相关资源、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的主要支撑平台。研究院将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科研布局:1. 支撑交叉层:由支撑(智能软件系统、智能类脑芯片、视觉感知)、交叉(数理基础、人工智能治理、计算社会科学、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组成;2. 关键领域层: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认知与常识推理、多智能体、机器人研究、机器学习;3. 通用平台层:搭建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平台和大任务测试平台。研究院实行与国际化接轨的长聘和预聘教研人员(tenure track)以及专职科研人员(research track)聘任体系,长期面向全球选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认知与常识推理、机器学习、机器人学、多智能体、人工智能数理基础、认知神经基础、类脑智能芯片、智能基础软件、视听感知、人工智能治理(伦理、法律等)、智能医学、计算社会学及其他跨学科交叉等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者。

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东南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高校,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8年。该学院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发展而来,2018年秋季招收了第一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2019年3月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东南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获得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的35所高校之一。依托东南大学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应用以及支撑体系方面全面而深厚的研究基础,人工智能学院形成“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新模式。引进、培育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领军人才,构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质师资队伍;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学科前沿,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具有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创新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系统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培育精英型、实用型、交叉型多层次、复合型领军人才;探索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统筹学科发展,完善专业设置。人工智能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好的基础,拥有一支年轻的高水平研究队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知识表示与推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智能体、图像处理、科学可视化等。在这些领域的成果获得一定的国际影响,每年均在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如CVPR、IJCAI、AAAI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论著获得大量国际同行正面评价,某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如人脸年龄估计算法)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基准算法和事实标准,参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如欧盟第七框架项目)等。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积极引入企业、政府、国际著名高校等外部资源,与微软、联想、百度、腾讯、阿里、华为、讯飞等国内外著名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实验室等。  人工智能学院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应用以及支撑体系方面具备全面而深厚的研究基础,具备相应的理论、技术、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等条件。人工智能学院集中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双一流学科相关学院的优势科研团队和科研资源,将在学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建成国内具有明显特色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人工智能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