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5个月前发布 2 0 0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

收录时间:
2024-11-29 23:21:37
更新时间:
2025-04-16 15:06:30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后复校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大学区制试行,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学校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遵教育部令学校西迁,9月10日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其中,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抗战时期,学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将其工学院划出并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4年李书田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  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返回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46年复名“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院系调整开始,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曾到学校视察。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迄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30余万高层次人才。  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天津大学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370人,其中本科生18536人,硕士研究生12572人,博士研究生4262人。有教职工4896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39人,教授832人。  学校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现有64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由我校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在最新一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由天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成果奖7项,其中由钟登华等完成的《迈向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王静康等完成的《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2项成果获一等奖。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7种;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来,共获国家三大奖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0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3个、天津市国际合作基地31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正式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获批建设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复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学校获批8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药学院获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与“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学校与世界上45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232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天津大学浏览人数已经达到2,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天津大学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天津大学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天津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400AI工具导航提供的天津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400AI工具导航实际控制,在2024年11月29日 23:21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400AI工具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同志兼任第一任校长。经党中央批准并由刘少奇同志亲自审定学校校址,1954年8月,学校从天津迁至北京。1984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正式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开始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5月,中国工运学院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共同印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彭真、胡耀邦、尉健行、王兆国、孙春兰、李建国、王东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莅临指导学校工作或接见学校代表。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极大地鼓舞了我校继续办好劳模本科教育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决心。  根据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的指导和要求,学校多年坚持弘扬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工运特色,坚定不移地走“特精尖”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做精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成为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较为完整的大学。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匠学院)、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工会干部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学院、培训中心)等15个院(系、部);开设社会工作、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等17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2013年学校开始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四个专业方向。  学校师资队伍不断提升。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6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比约为43.01%,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比约为76.16%,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约为94.7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为53.4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学科教指委委员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093人,其中研究生183人,本科生4785人,专科生1125人。  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拥有法学、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和“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和“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北京海淀区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学校建有总面积13800平方米的图书馆3个,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纸质期刊956种,数据库216个,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多家高校图书馆实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此外,图书馆积极推进特色馆藏建设,拥有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规模最大、资源最全的特色文库——中国工运文库。  学校教育体系日益优化。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统筹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强化学生意志品质训练,加强学生发展的分类指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堂内不断优化丰富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课堂外鼓励并扶持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学习等项目,旨在为学生成长为复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学校是全国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坚持工会干部培训在整体办学中的使命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稳定的工会干部培训专任教师队伍,积极参与全总培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以创新开放的理念引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并推动学校教育培训资源的开放共享。学校年均培训工会干部6000余人次。  学校同时举办高水平的继续教育,迄今坚持27年的劳模本科教育,为大批共和国劳动英模、“大国工匠”提供了深造机会和成长空间。  学校有全国工会学研究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等学术研究平台以及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等18个研究机构,在工人阶级与工会理论、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劳动经济、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致力于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理论的深入研究,努力反映该领域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已形成鲜明的刊物特色和高品质的学术质量。  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设立了劳动关系和工会研究院,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并通过编辑动态简报、撰写咨询报告、发布蓝皮书等形式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全总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服务。  学校重视与国(境)内外教学及研究机构加强学术交流和联系,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阿根廷、台湾、香港、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开展了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并与国(境)外10多所高校定期开展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努力把学校建成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研究的高端智库,为在2029年建校8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成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微匠名表维修网

微匠名表维修网

关于微匠名表维修  微匠名表维修网,专业的全国性手表维修服务平台,专修各类世界名表,我们会用我们的专业/职业/敬业,为您的爱表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们的服务内容  故障维修服务进水走快不走走慢偷停打磨划痕抛光误差标注表盘生锈表蒙起雾换电池机芯保养磁化  配件更换服务表壳表蒙表把表扣后盖表针表盘表带游丝  名表保养服务清洗保养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