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一、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什么叫素质?简言之,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素质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文化素质,四是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人生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我认为做人是更重要的。如果你不会做人,即使你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现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是都随着学历的增高而提高,社会上曾经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这说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在德育上强调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的教育和基本品德的教育重视是不够的。基本文明应当从基础抓起,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思想道德教育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二是“责任感”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大学生应该把为国家负责,为学校负责实实在在地结合起来。

第二,业务素质是核心。21世纪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个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并且要具备二张通行证:一是英语,二是计算机,至少英语方面最好要能背出一百篇英文,能说一千句常用句子。能掌握一万个英语单词。计算机方面功过一级、二级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三级,要参加一些计算机资格水平考试。并将英语、计算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第三,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对毕业生的调查表明,人文、经管方面知识的学习,相应能力、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的强烈呼声。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市场经济社会要学会自我推销,起码的要求就是把话讲明白,其次是要求准确,更高一点的就是要精练;另外,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增强我们撰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文学艺术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一个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

第四,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处事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重视身心健康。有的同学只讲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差,将来也很难有所作为。当今是一个竞争社会,一个人很难永远是成功者,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能理性地面对失败,要能勇敢地接受挑战和竞争。

最后,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呢?同学们首先要有理想;二要肯下苦功夫,有措施;三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要做到这几点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21世纪做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

2.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要求

摘要:本文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出发,深入探讨了素质的涵义,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

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素质教育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

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

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的探讨和实践,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

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质”有别

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

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

是说,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

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

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

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

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

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

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

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

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将人才的素质概

括为人对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质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质一

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素质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

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

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一方面,我们应该

看到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进

步与个人素质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社会对不同人群

的素质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除了基本的共同要求之

外,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要求。

未来的大学生必须能有效地吸收人类一切文明中的有

用信息、知识,并能自觉地服务于进步和正义的事业。

根据人的基本素质的含义分析和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

素质要求,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基

本素质结构必须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层面:思想道德素

质、人文精神素质、科学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有崇高理想,远大志向和坚定

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伦理、社会公德和法制

意识;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有明确的责任感和

义务感。这种素质是人生的航标,是最重要的做人素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应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

和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义的世界观、历史观,集体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政治素质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基本

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热诚拥护和深刻理解,

对形势的正确估量,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民主和法

制观念等;道德素质包括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等。上述每一种素质都是合格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首先要找好切入点,

即从教育、引导和灌输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这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高

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要规范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首先必须使其了解社

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包括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有机整合。

教育、引导和灌输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

切入点;育人环境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阵

地;优良传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层

背景;提高学生干部的修养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

育的突破口;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大学生思想道德

素质教育的支撑;自律与纪律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人文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和原创力。人文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

言的,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科学。人文素质

其实质就是文化了的素质,它蕴含的是一种文化力。

人文素质反映出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文化力,因而它

是人应具备的诸素质中的本位素质。人文素质是由文

史哲基础人文哲学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及其在人的行为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弥补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中存在的不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同时也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

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

实践,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产生了

异乎寻常的影响。可以说,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

在高等教育着重强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

基于两个方面的认识。其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

等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

重要切入点;其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人才整

体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改

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这已经在实践中得到

证实。首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始终与高等

教育界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和讨论相依相伴。在开

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场以“加强素质教

育,提高质量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

论正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展开,这就使加强文化素质教

育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思想观念讨论中的收

获与突破对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实践经验的

总结与提炼反过来也推动了思想观念的改革。因此,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教育思

想观念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加强文化素质工作

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在高等教育界逐步

确立,并逐渐深入到高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头脑与教

学改革的实践中。其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强调

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强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强调通过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注重潜移默化

的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重视课内外多种形式的教

育实践,这些做法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的改革,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无疑为在高

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实践的基础,提供了

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

成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就业务素质而言,文化

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

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从更

深层次推动专业教育。专业素质是学生服务于社会的

特殊本领,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无论在

专业学习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坚韧不拔、

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对于身

体心理素质来说,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懂得生命

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

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进而使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

高等院校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设想:首

先,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加

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的重要

途径,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次,系统开设人文

社会科学课程,把“两课”放到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

系中进行统筹安排。第三,根据高等学校的现状,应

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开设文化素质修养课。第

四,在学习中,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

业务素质要突出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素质主要指

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创造技艺和创造

精神等。创新素质是人的根本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综

合性很强的素质,也是人的最高级素质。教育作为“生

产力之母”,应将创造力培养放在首位,作为核心。人

才质量高低,是以创造力的高低来衡量的。首先培养

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让

学生尽快接触科研课题和生产实际,进入到科学技术

的前沿阵地,去发现科技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其次,

坚持全面教育方针。强化基础课教学、把握专业前沿、

促进学科交叉和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倡导文理渗透,

使得学生不仅具有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具有较

强的学科综合能力,善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再次,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氛围。要积极为大

学生参与国内外交流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创造条件,

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环境和校风,把发展学

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鼓励学生勇

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理论体系,大胆提出新思想、新问

科学技术素质,是人对科学与技术的学习、研究

和利用、创造的精神、智能、技能以及相关的情商、

智商,集中体现为人的科学思维创造能力和技术工具

科学素质是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求实、求是、求

真的科学态度、品德和修养,这是大学生掌握学问、

探索真理,继承人类文明,进行知识创新的核心素质。

科学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推理能力、超越精神和创造力。

高科学技术素质,实际上就是追求真、善、美的

智慧、精神、情感、理想、气质、人格以及有关的高

超修养。用现代成功学的观点,就是要具备科学的高

智商、高情商和高智商。对发展人类社会科学水平,

有着较高的智、情、意水平,在学科专业上达到爱、

博、精、深、活、新、创的程度,并能把科学素质与

科学技术素质既包括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论、

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也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智慧、

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发明与创造能力、科技应用能力,

还包括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技道德

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首先要重新构建

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新标准,树立科技素质教育的

观念;其次要重新构建高等院校的课程结构,提高大

学生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水平;再次要重新构建大

学生科技实践的内涵,提高大学生的科技技能;第四

要构建大学生提高科技素质的激励机制,深化大学生

身体素质。健康体魄是大学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体

魄应包括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心理素质,是指人正确认识自身、认识他人和社

会环境以及据此作出相应反应的能力水平。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教育工

作者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调适能力的培养。首

先,要经常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帮助他们树立科

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要对大学生适时地进行

“挫折教育”;第三,提高思想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将

心理素质教育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结合;第四,加强

和引导大学生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第五,大力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求助意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一个方面为高等学校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但我们

也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不等于是素质

教育的全部,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以

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必须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

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在

业务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也包括

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

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分类,所以教育者首先要转变

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校仅仅看做是一

种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不能把教学活动简单地理

解为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要自始至终贯彻素质教育

的思想;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学校也要转变观念,高等

学校所培养的高质量人才不仅仅是基础扎实、能力强

的专门人才,而且同时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